一、形象大方得体
这是政府和群众对公职人员举止仪表的基本要求,更是考生初进考场应给考官留下的基本印象。由于首因效应的作用,如果考生重视并达到了这一要求,考官则会在后面的每一项测试项目中给考生适当加分而全然不知;相反,如果考生不修边幅,就会引起考官的反感,对每个测试项目适当减分也毫不犹豫。因此,华政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必须重视对自己形象进行恰到好处地打造和训练,让考官眼前一亮,产生好感,得到加分。
二、神态坦然谦和
这是政府对公职人员精神状态的重要要求,因为只有以这种姿态面对群众,他们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工作才能得以更好地开展。这一点在面试中体现为考生不仅能在考官面前展现出其是否符合公职人员精神风貌,更要体现出考生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要达到这一要求,考生在考场中必须做到不卑不亢,防止出现两种极端情况,既要避免瞻前顾后、唯唯诺诺,又要避免自命清高、大大咧咧。
三、动作稳重协调
公职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事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仅要求其心理上沉着冷静,更要求其行动上踏实干练,这样不仅显示了公职人员的丰富涵养,更是其进行高效工作的重要条件。按照这一原则,华政教育专家要求考生在面试中从敲门、入场、关门、行走,到站立、鞠躬、就坐、书写,再到起身、离座、出场、关门等环节做到有条不紊,连贯一致,给考官留下一个忙而不乱,精明稳重的印象,得到考官的认可。
四、反应及时自然
现代社会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决定了公职人员面对问题的新颖性和多变性,解决它们则需对其做出准确而又快速的判断,并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这一素质在短暂的面试中必须有如下要求:考生从敲门进场到鞠躬出场等任何一个环节中,对考官简短而细微的说话、手势、眼神、提问等敏锐自然、恰到好处的反应中。如果考生因为紧张或因疏忽对考官的言行无动于衷,则让考官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或认为考生反应迟钝,不符合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
五、语言规范流畅
政府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其成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达到既能准确传达大政方针的内容和精神,又能有效交流思想的效果。这在面试中则要求考生用规范准确、流畅有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考官听起来轻松愉悦,有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和魅力。相反,如果不当使用网络语言、方言古语,说话磕磕绊绊、犹犹豫豫,不仅会破坏汉语的规范性和连贯性,还会让考官听起来如坐针毡,降低对考生的好感。
六、声音洪亮起伏
公职人员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从其声音上反映出来。在面试中,特别在答题环节,由于考官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内容雷同的信息,这会导致他们的大脑在特定的条件下陷入短路或麻木的状态。所以,考生只有通过洪亮有节奏的声音才会有效刺激考官的神经,从而关注考生的作答内容和状态;相反,对于那些声音轻柔、语调平直的考生,则会让考官听题吃力模糊,得出作答者精神欠佳和思路模糊等结论,从而否定考生的素质。
七、思路清晰合理
有效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摆在公职人员面前的永恒课题。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华政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必须具有非常清晰合理的思路。这在面试中要求考生:一方面能迅速根据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快速整理能展现自己语言特色的基本思路,让考官轻易了解其想法;另一方面能突出各种题型的特点,如认知类要以情感人、以理示人,沟通类题目要与人为善、顾全大局,组织类题要未雨绸缪、人物尽用,应急类要统筹兼顾、轻重缓急,分析类题目观点明确、辩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合情合理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
八、内容扣题充实
求真务实是国家对公职人员提出的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在面试中则体现在考生要答题过程中紧扣所给题目,既总体把握出题意图,深入挖掘其中关键信息,又要恰当利用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实际,有力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策略。相反,如背离题意答题,虽洋洋洒洒,但会不知所云;如照搬政策,虽中规中矩,但会空洞无物。这些都会让考官从方法和思想上去否定考生,减少对其良性评价。
上述“八个铁律”是华政教育专家总结的从宏观方面对考生面试准备提出的硬性要求,考生只有通过平时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大量练习,不断总结,才能真正领悟和遵循这些规则,从而为考场上的面试成功提供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