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半月谈(第16期)(精选)
2017-12-08 14:53: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关注华政教育官方微信(华政教育),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免费获取!

《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2017年半月谈(第16期)(精选)


  半月评论:大学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本期半月评论对申论备考价值不大,此处只提供标题,正文未予选入)


  融入世界的中国元素,富含怎样的中国精神?


  夏日炎炎,街头喧嚣,在偌大的城市寻一处清静之地,放眼亭台楼阁、红砖绿瓦,品一品东方茶香,实为一种享受。这样的清凉体验,不光在中国可以实现,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同样可以感受。在被誉为“比利时最美动植物园”的天堂公园,就有着欧洲目前最大的中国园林,步入其间,瞬间让人忘记身在他乡。


  中国园林这种浓缩东方意蕴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元素闪耀世界的小小缩影。


  中国元素,是当今中国人所信守的、符合中国文化认同、代表中国特色的形象、符号、标志和风俗。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元素正加快走向世界,从东非一隅到南亚诸岛,从欧罗巴大陆到中亚大地,从太平洋沿岸到加勒比海岸……中国元素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有的还被巧妙转化,成为当地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


  走向世界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有一家“咏春堂”武馆,创办者是美国人亚历克斯·里克特,他用10多年的时间,将武馆的学员从最初的15人发展到今天的400多人。见到半月谈记者,他热情地说:“咏春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武术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强身健体的宝贵财富,在海外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近年来,世界对中国武术的接受度明显提高,很多国家的政要和百姓都热衷于这项运动。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每年4月的“世界太极和气功日”,都有200多名当地人齐练太极,场面壮观;在塞尔维亚,如果当地年轻人知道你是中国人,一定会向你展示中国功夫。


  同为传统元素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北京同仁堂集团为例,这家老字号中医药集团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30多家终端门店。


  孔子学院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成立以来,迄今,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成为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此外,中国最典型的春节文化也日益走进海外主流社会。连续十多年,纽约市地标建筑帝国大厦在中国春节都会披上红装。2017年春节,从北半球的“伦敦眼”、圣彼得堡冬宫前的宫廷桥,到南半球的悉尼歌剧院、里约热内卢科尔科瓦多山基督像,世界知名地标建筑纷纷以“春节装扮”辞旧迎新。


  在世界各大狂欢节上,中国元素也日益流行。自2009年起,在德国科隆的狂欢节上,“中国公主”格外吸引眼球,一个个光鲜亮丽的东方女性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给狂欢节增添了别样色彩。今年的巴西累西腓狂欢节上,一条中国“巨龙”伴着乐曲节奏穿过人群,巨龙上“2017是中国的鸡年”的字迹尤为醒目。


  融入世界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伴随文化走出去的,还有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无数中国人、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官方和民间机构,让中国的戏剧、武术、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了解熟知,更让中国人自主设计的品牌和自主制造的装备在国际舞台上展露身姿。


  同时,各国民众也用自己的智慧深挖中国元素的特色亮点,结合当地实际,改良创造,赋予中国美食、中国设计、中国经典形象新的内涵。中国的大熊猫、特色建筑、特色小吃等成为不少国外影视剧的卖点,美国人执导的《功夫熊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建筑、家居方面,中国风水学和传统装饰越来越受到外国设计师的青睐。美国迈阿密丽思卡尔顿公寓在建期间,特请风水大师为楼盘指导风水布局,确保房屋“藏风聚气”。老外们把古老的红木家具、屏风,还有木柜、灯笼、青花瓷等元素融入到家居设计中,没有丝毫违和感。


  在世界时尚舞台,华人设计师也携带中国特色服装频繁现身。加拿大“90后”华裔设计师以作品鱼尾晚礼服,在瑞尔森大学服装设计毕业秀惊艳亮相;“上久楷”宋锦面料、中国宫廷服饰纹样、唐卡艺术,压轴米兰男装周。设计师们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出中西融合“设计全球化”的概念,让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服饰在时装界被广泛认可。


  中式小吃在各国也被创新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掀起学做“中国风味”热潮。纽约人金伯亮到北京学艺,回美后创立了“老金煎饼”,风靡美国街头;黑龙江小伙在俄罗斯蘸糖葫芦,当地副市长成了登门常客;夫妻肺片变身“史密斯夫妇”,获评《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年度开胃菜……


  近年来,中国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网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更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海尔、华为、格力等中国品牌也成为中国新标志,深受海外消费者欢迎。


  中国元素富含中国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内核,经久不衰,将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焕发出熠熠光彩,将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人们一起向好、向善、向上。


  典型的春节文化,蕴涵着和谐、团聚、真诚的民族精神,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和”文化,寄托着对“天下大同”的深切期盼。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在当前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新探索、新创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向上、开拓精神。


  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到进取向上的时代精神,再到“天下大同”的仁爱精神……中国元素所彰显的中国精神内核正在为构筑一个合作共赢的美好地球村贡献力量。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各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观景象。饱含着中国精神的中国元素,将推动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未来世界,将会因为有更多中国元素及其他各国元素的注入,而变得更加和而不同,气象万千。


  共享发展:获得感满满的五年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推进改革,使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发展为了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念指引到行动落实,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我国走出了一条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改革发展之路。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许昌市,过去垃圾遍地、杂乱不堪、被戏称为“许脏”,如今已变身文明宜居之城,获得不少国家级城市荣誉。盛夏时节,这里专门规划了“临时瓜摊”,方便瓜农的同时也规范了路边环境。“城市管理必须以惠民便民为核心,不能为了整洁管死群众,而是为了群众管好整洁。”许昌市委宣传部部长徐相锋说。


  在山清水秀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43万德清人的户籍信息里再也没有“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之分,不仅如此,曾经附着在户籍上的33项差别政策已有32项实现城乡并轨。“户改的实质是消除户籍差别带来的不公平待遇,让城乡人口实现身份平等,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福利。”德清县公安局副局长邱连荣说。


  补齐贫困短板成为民生重中之重。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贵州省铜仁市今年初拉开了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大幕,首批来自6县的689户贫困户告别大山,拎包入住集中安置点,在新城新居开启新生活。“我们要通过跨区域搬迁安置,让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群众,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说。


  五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教育改革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着力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紧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发展依靠人民


  坚持共享发展,既追求人人享有,也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


  要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市场主体的作用最为关键。五年来,从“零门槛”注册公司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攻坚,平均每天涌现万户以上新企业;“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在助力创新创业的同时也创造更多就业。


  河南省驻马店市“80后”李敏在政策扶持下创办农产品电商网站“来村网”,自2015年6月上线以来,已覆盖驻马店市157个乡镇,带动4000多人就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2.6万多亩,去年实现特色农产品交易额1.5亿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江西南昌老庆祥阳光社区是一家社会养老机构,该机构副董事长徐国金说,得益于国家鼓励政策,目前阳光社区已吸引160余位老人入住,二期计划再提供约2000个养老床位。


  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更多地参与到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中,为社会治理带来新活力。去年12月,重庆市南岸区南湖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社区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交给社会组织,半个月下来参与投票的群众达到3万人,最后的颁奖典礼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场盛会。“过去组织这样的活动最少要花五六万元,而购买服务只花了不到1万元,还大大节省了社区干部人力。”社区居委会主任余建说。


  作为上海嘉定老城厢的嘉定镇街道常住人口7.7万人,几年前有居民提出希望设点开展邻里活动,街道于是顺势搭建了社区“睦邻点”,有的“睦邻点”因讨论社区公共事务聚在一起,有的则因相同志趣而相聚,还有相近职业的居民聚在一起。


  “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不仅促进了居民自治和社会和谐,也提高了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水平。”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说。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年来,从大城市到小乡镇,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都从改革发展中分享到了实惠,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山西省武乡县岭头村村民贾翠英一家过去靠几亩薄田为生,去年在政策扶持下开起了农家乐,还通过电商卖起农产品,摘下了穷帽子。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


  五年来,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领域不断改善。厦门市厦港街道退休职工陈翠兰患糖尿病20余年,常年需要服药,得益于慢病分级诊疗改革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陈翠兰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领药了,“不用总跑医院,别提多方便了”。


  五年来,我国不断织牢社会兜底保障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已实现城乡统筹,去年全国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6000多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机制逐渐完善,涵盖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等保障措施;国家层面已建立两项残疾人补贴制度……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0万户居民住进公租房。未来三年,还将有1500万户居民实现“出棚进楼”的梦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崔秀玲曾经一家三口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平房内,2014年迁入北梁棚改新区,住进了宽敞明亮、水暖电气一应俱全的新房。“从没想过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她感叹道。


  可画像,可变现:诚信2.0撞击中国社会


  守好你的诚信,它很值钱!--无信不立:诚信2.0撞击中国社会(之一)


  落户不看学历看诚信、免押金租物住宿、纯信用免抵押贷款……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诚信,正逐步“变现”,成为“有形资产”。


  “老赖”赖不掉


  “是登封市法院吗?我是被你们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李某某。我马上还钱,你们赶快把我的手机彩铃取消吧,太丢人了!”当了多年“老赖”的李某某主动给河南省登封市法院打电话,表示愿意履约。


  李某某口中的彩铃,是登封市法院专门为“老赖”定制的“老赖彩铃”。拨通电话,数声警笛后,便是“你拨打的机主已被登封市人民法院发布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当亲朋好友、生意伙伴给“老赖”拨打手机时,听到这样的彩铃会作何感想?


  “老赖彩铃”是河南法院破解“执行难”系列“组合拳”之一。“老赖”不仅被禁止乘坐飞机高铁、购买不动产、旅游度假等消费,还在公务员招录、入党、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


  “压缩老赖生存空间,让其无处躲藏”,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江西建立“法媒银”平台,在全国首创法院、新闻媒体、银行金融机构联合惩戒“老赖”模式。该省各基层法院会在第一时间将“老赖”信息上传到“法媒银”平台。


  在“法媒银”首页,近两万条“老赖”信息不断滚动播出,精确到姓名、照片、住址和身份证号。“法媒银”平台与最高法失信惩戒系统、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实时向执行联动单位推送“老赖”信息,在融资授信、行业准入等多方面加以限制,最大限度压缩“老赖”生存空间。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681万人次通过“法媒银”平台查询失信名单。在曝光的3.4万名典型“老赖”中,有6324人履行了义务,标的额达5.06亿元。


  诚信正在“变现”


  今年7月,深圳正式实施《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放开落户的学历限制,以居住、就业和诚实守信为指标进行积分。不少人感叹,落户深圳不看学历看诚信,诚信正在“变现”。


  事实上,不仅仅是落户,当“老赖”日子越来越难过时,守信者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变现”鼓励。


  8月6日,在郑州上大学的赵丹像往常一样骑着一辆ofo共享单车逛街购物。一天下来,除了购物看电影,累了就在购物中心按摩椅上按摩15分钟,吃饭用大众点评搜美食,她一天的消费都用手机支付宝“蚂蚁花呗”付款。


  “支付宝根据信用记录确定个人芝麻信用分数,我的芝麻信用分是708,信用等级是极好,能享受2500元的蚂蚁花呗额度,可以先消费后还款。”赵丹说。


  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芝麻信用与ofo共享单车公司合作,芝麻信用分在650及以上的用户,可享受免押金骑行服务。不仅是共享单车,如今酒店住宿、租车租物等领域都已推出凭信用减免押金服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住酒店可免交押金,并用信用额度付款,基本是直接拎包入住、离店交钥匙走人。其间没现金往来,全凭信用,方便快捷。


  在江西省新余市,干部选拔任用,首先要过“诚信关”。新余市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信用档案,将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新余市共收录708家机关事业单位、27953名公职人员相关信息,累计收集机关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在履职、奖励处分、违反各项规定等方面的数据7万余条,另有交警系统对接相关数据300余万条。今年以来,新余已为各部门干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推荐学科带头人等工作,提供了300余名干部的信用等级报告。


  “信用经济”爆发


  信用骑车、信用住店、信用医疗……“无现金社会”的背后,不仅是人们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每一笔支付累积的信用。诚信体系的建立正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的发展,也在点燃“信用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引擎。


  如今,诚信不仅是个人财富,也是企业资产,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资产。我国多地正尝试以企业纳税诚信为重要参考,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在深圳,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将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对接,减少信息不对称,将企业诚信资产“变现”,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一些互联网公司更是凭借大数据优势,综合运用贸易、征信、社交、工商、税务等数据,开展企业信用评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80后青年景毅是河南商水县一家小型纺织厂的老板。今年3月,主做外贸出口的景毅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开设网店。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他从平台的银牌客户升级为金牌客户,可享受100多万元的无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服务。


  除贷款授信外,景毅还享受阿里巴巴一达通的快速退税服务,往常3个月才能完成的出口退税,由平台垫资3天内就能先行支付给他,最终退税款直接由平台代扣。


  “信用等级提升了,才能获得更高的融资额度。”景毅说,目前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好好经营自己的网店,努力提升信用等级。


  诚信转型,社会大考--无信不立:诚信2.0撞击中国社会(之二)


  不可否认,传统的诚信体系正在失灵:小到考试舞弊、乘车逃票,大到恶意欠薪、电信诈骗,这些失信违法事件年年喊打却屡禁不止。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是也不是。本质上,诚信建设需要转型,这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然,也是现代社会的一场大考。


  传统模式失灵


  在地铁的出站口,经常能见到有乘客双手撑在闸口两旁一跃而过,还有乘客紧跟他人身后冲过闸口。他们当中有穿着时尚的小伙,有花枝招展的年轻女性,也有年过半百的大妈。过闸后,他们大多满脸堆笑,丝毫不顾他人不屑的眼神和谴责。


  同样是逃票行为,在普通火车或高铁上也屡见不鲜。南昌铁路局一名工作10余年的乘务员说,她经常在车上碰到不买票乘车的旅客,为了逃票在整列火车里窜来窜去,甚至有旅客看见检票员来了就躲进卫生间,直至火车到站。


  坐车逃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人窥见社会诚信的大问题:考试作弊,学历造假,论文抄袭;恶意欠债,有钱不还;食品以次充好,甚至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传销屡禁不止,不少人把黑手伸向自己的亲友;伪造档案谋取升迁,有人除了性别,其他信息全是假的……


  人们对此早已深恶痛绝。然而,传统的以道德号召、舆论谴责为主维系诚信的模式正在失灵。“这样做,我在村里还怎么待下去?”“邻居要知道了,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对许多人来说,类似的顾虑越来越少。因为如果谁也不认识,单纯的舆论谴责,杀伤力是微乎其微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交往半径扩大,流动性增强,传统的熟人社会已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许多人甚至连邻居是谁都不知道,只要没有触犯法律,失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毫无疑问,现代社会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维系诚信的体系。


  新经济的呼唤


  在美国、瑞士等地交流访学时,小宋印象最深的是国外完善的法治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到自己回国创业后,小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一个信用体系完善的社会里,可以给人以更高的可预期性,交易风险随之降低,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沟通和协调上。


  小宋说,创业后经常会遇到尾款拖欠的问题。一年前,一位刚打交道不久的客户信誓旦旦地说要偿还十几万尾款,结果至今未还。“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更有耍赖不还的。”小宋说,“一个欠款链条断了,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上下游企业陷入停滞。”


  新经济更需要诚信护航。比如共享单车,自投放以来时常遭遇“不测”。有的被涂去二维码,有的被搬回家中据为己有。就在不久前,江西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盗窃共享单车的案件。这样的案件如果频繁发生,共享单车的前景必然会蒙上阴影。


  如今互联网经济中,不少类似的新业态都面临着诚信的考验。


  互联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平台经济。通过网络平台,它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连接起来,打破时空界限,减少中间环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是,信任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一个陌生人,我该不该把住房短期共享给他?网上招聘信息,我要怎样判断是不是真的?


  这正是诚信2.0要解决的问题。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淑钿指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以制度化诚信体系为保障的信用社会,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经济社会就不能健康发展。


  转型正在提速


  目前,从1.0到2.0的诚信转型正在提速,虽然失信的问题依然严峻,但诚信的制度之网正在加快编织,诚信的奖惩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正在展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014年,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陈洪宛介绍,发改委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统一了社会信用代码;二是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为社会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四是建立了重点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


  陈洪宛说,下一步我国还将加快推动信用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条例、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工作,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个层面的信用信息共享,把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有关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信息系统打通,化解信息孤岛难题。


  陆杰华也表示,要进一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把伦理道德的柔性规范和制度法律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提高违法失信的社会成本,构建起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体制机制。


  迈向诚信2.0,尚需跨过三道坎--无信不立:诚信2.0撞击中国社会(之三)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2.0版本的社会诚信体系正在向我们招手。但是,招手不等于握手。要真正迈向诚信2.0,至少还需迈过三道坎。


  打破“信息孤岛”,建设信用信息大平台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一大前提就是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使用。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认为,信息慢、缺、散,各个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难以整合,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是我国迈向诚信2.0需要跨过的第一道坎。


  “一些地方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各类信用信息的归集还不够及时。”江西省新余市文明办副主任孙时勇说,有的单位在上报监管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过程中,存在主动性不强、上报数据不及时,甚至漏报、瞒报等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启动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法人、自然人“五位一体”的信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易事。”温州市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金宗来说,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在系统设计之初出于保密考虑,只给市一级开放了数据录入权,未给予其数据导出权。信用大数据平台需要使用这些数据,就要跟省级有关部门联系。“很多省厅部门最开始出于数据保密考虑并不愿意提供数据,都是反复‘磨’下来的。”


  在浙江台州,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从最初的服务金融机构为主,逐渐拓展至信保、税务、外贸等各领域,功能也从原先的信息查询为主,增设了信用评分、诊断预警等。


  台州市长张兵说,打破信息孤岛,推进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首先要统一各部门的思想认识。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大局所需。政府部门都是公共财政供养的,各部门在工作中产生的信息,毫无疑问属于政府,而不能为部门所独有。其次,打破信息孤岛,关键是要让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跑起来、转起来,发挥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持续。


  破解“九龙治水”,强化部门协同意识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信用信息整合不到位,背后的根源就在于部门割裂。虽然不少地方建立了多部门合作机制,但实际发挥作用有限。部门割裂、各搞一摊,协同意识不强,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又一道“坎”。


  山东一家商业银行负责人说,严惩失信才能让诚信发光,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失信行为都得到严惩。“根源就在于部门协调不到位,九龙治水,最后谁都没治到位。”


  该负责人说,碰到一些贷款不还的“老赖”,银行只能到法院起诉,就算法院判决了,执行也很难。“你想限制老赖坐飞机,还得看民航等部门愿意不愿意办。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说起来容易,一到落实执行层面,需要不同部门配合才能完成,而现在恰恰在部门配合层面有问题。”


  “有的部门依然延续过去单打独斗的监管思路,比如在市场监管部门实施‘双告知’后,后续监管部门不及时认领企业及跟踪监管,日常检查数据不及时反馈系统等等,这就影响了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协同推进。”江西省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局长徐云辉说。


  金宗来认为,联合奖惩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为此已出台了指导意见,一些部委之间也签订了备忘录,但在具体实行中,各部门对于如何开展联合奖惩仍存迷茫,一方面在法律上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也缺乏案例指导,目前做得较多的是对守信联合激励。


  山东省发改委是山东省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具体工作由财政金融处兼职负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项工作的负责人表示,各有关部门都很支持信用建设工作,但每个部门都有一个独立的行业信用体系,行业内部信用信息如何综合、汇集是一大问题。


  该负责人说,不少部门限于人员紧张、信息化程度低等现实,其自身行业内部的信用信息整合仍未实现。另外,信用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到位也是一大制约。作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财金处人员、精力、经费都很有限,而各市发改委基本没有专门的内设机构和专职人员。


  建设“诚信政府”,加强示范引领


  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缺一不可。“在所有的诚信当中,政府诚信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先导和表率。”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马广海说,当前政府诚信建设任重道远。“迈向诚信2.0,还要迈过政府诚信这道坎。”


  一段时间以来,“一任领导一套规划”成为部分地方的官场潜规则。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暗含对前任部分决策的扭转甚至否定。加之政务活动中存有缺乏实效的措施、说了不做的表态、伪造指标的成绩、隐瞒实情的通报等,长期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


  马广海说,政府带头讲诚信,就能发挥正面示范作用,引领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如果政府带头不讲诚信,将导致社会个体间、市场主体间相互忌惮,长此以往,自然是世风日下。


  去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布,提出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将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


  温州市长张耕说,应从全面建立政务诚信和公务员诚信记录制度入手,加强各领域政府信用建设,广泛开展信用示范县(市、区)、示范镇(街道)、示范村创建工程,树立“信用政府”良好形象。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说,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引领和示范。相比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老百姓对政务诚信的要求更高。他认为,除了政府、公务员要进一步提升诚信意识,加强个人约束,做好引领示范外,政务诚信至少在两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是政务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化。“现在政府很忙,但很多老百姓却不知道政府在忙什么。”章政说,所有的国家权力,除法律有规定的之外,都应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应尽最大可能公开信息,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二是政府要为社会提供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章政说,政府现在掌握大量信用资源,这个资源不能仅仅搁置在一旁,而要让各个部门的信息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予以公开,“这些信息对企业、居民作判断、作决策有很大帮助,要让这些信用信息为百姓服务”。


  迎接“信用画像”新时代--无信不立:诚信2.0撞击中国社会(之四)


  几年前,当有人问“你的信用有多高”时,你或许会苦于难以“一言道尽”和“自我证明”;而今,你会打开支付宝,向对方展示你的芝麻信用分。信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透明。


  这正是科技的力量--汇聚各方信息,为个人信用“画像”,并具化为直观的数字。当信用愈发透明化、标准化后,也就有了众多应用场景。而在此过程中,信用将成为新的流通工具,并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评价、交往体系。


  科技为信用“画像”


  “欠医院的2951元医疗费,我已经还了,麻烦尽快将我的不良记录删掉。”去年10月14日,浙江省松阳县法院执行实施科副科长洪美娣一上班就接到了“老赖”江某的电话。


  洪美娣从事法院执行工作已多年,她没想到,拖欠医疗费近13年的江某主动还钱,原因竟是法院将“老赖”名单提供给芝麻信用后,其芝麻信用分骤降。


  “我们的制度一直在打击失信行为,但为什么效果不彰?”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马广海说,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撑,将来要实现无信不立的理想目标,关键靠技术。


  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说,芝麻信用的评分体系引入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各类消费及行为、传统金融借贷等信息,运用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通过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和人脉关系5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测,进而对个人信用情况进行“画像”,原本抽象的信用即被量化为直观的分值。“随着数据更加丰富,‘信用画像’也将更加精准。”


  “将来的某天,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在网络上留下痕迹,系统会自动记录、汇总。”马广海说,“失信到一定程度,早上出门,卖早点的不卖给你,得饿着肚子出门;想坐公交,对不起,不让你坐;去找工作,人家一看记录,免谈;在中国待不下去了,出国混吧,限制出境了。”


  没钱可以,没信用不行


  刚留学归国的张浩目前在杭州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工作后,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住”的问题。在朋友推荐下,张浩尝试支付宝上的“租房”,很快在上面看中了一个单间。凭借744分的芝麻信用分,张浩此次租房免去了押金和中介费。“这样的免押金租房在国外都没体验过。”张浩说。


  “这是人际往来的一次巨变。”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说,现在生活中很多都是货币往来,虽然移动支付不用现金,但如果不能完成支付,商家不会把东西给你。而在将来,人们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信用往来。“有钱没钱不重要,关键看你有没有信用。”


  专家认为,未来信用或将成为新的流通工具,且与货币不同,信用能带给往来双方更高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以押金为代表的传统风险担保模式,或将被失信带来的全方位惩戒模式所代替,这将极大降低往来成本,提高往来效率。


  在政务服务方面,“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这样“一次都不跑”的体验或不再遥远。在深圳,有26万名老人在领取养老金时,已不需再去人社大厅做验证,只要在家用手机打开支付宝,“刷一下脸,眨一眨眼”,通过新型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信用认证,就能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


  因科技而兴,会被科技撞腰吗


  尽管信用社会的美好蓝图令人憧憬,但人们总会觉得,没有哪个社会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新的挑战出现,尤其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之上的信用社会,是否也埋下了隐患?


  首先被提及的是大家最关心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信用画像”基于个人方方面面的信用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浙江温州市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金宗来认为,这首先需要从立法上对信用数据和个人隐私予以明确,从而在采集之初杜绝风险。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建议,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宽拓深,有必要制定法律法规,对数据采集、深度学习等予以规范和引导,此外还要大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其次,当移动支付、信用消费等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时,包括老人在内不善于使用新技术的人群,是否会被排挤在外?专家指出,信用社会要实现普惠,既要帮助部分弱势群体适应新技术、新环境,又要尊重、保障多元选择的权利,防止“市场霸权”情况发生。


  最后,伴随信用建设兴起的新经济,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胡滔说,推广新的信用应用场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要共同建立提前商讨机制,做好应对,减少隐患。


  井冈山:红色摇篮,绿色崛起


  立足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红色摇篮江西井冈山市提出“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加速绿色崛起,闯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片绿


  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万个,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7000公顷次原始森林……盛夏时节,到井冈山的避暑人无不赞叹,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


  上山路上,绿树环抱、溪水潺潺,一条“红色最红、绿色最绿”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以前乡镇党委书记离任前要进行经济审计,但从今年开始,我们还增加了一项生态审计。”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说,这意味着,今后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哪怕政绩再突出,也要被问责追责。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曾以平告诉半月谈记者,保护区管理局下辖6个林场,总面积为42.78万亩,其中划入保护区的面积有32.25万亩,占林场土地总面积的75.4%。实行国有林场改革以后,这些林场的主要工作更多地转为森林资源保护。


  驱车穿行在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感叹:这里山真高,树真多,水真清!发源于井冈山主峰的蜀水流域内不仅有国家重点林区、国家湿地公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古楠木林等珍稀动植物。


  为了保护当地河流水质,2016年以来,井冈山市建立起“河长制”管理责任体系,全市21个乡镇场、沿河83个行政村均明确了河长,并实行分级分段管理,建立河库巡查巡护机制,各沿河行政村设置河库专管人员,形成层层落实的行政责任制,治水力度空前。


  实行河长制以来,当地对蜀水井冈山段及河岸进行了大清理,并采取生态补偿机制,拆除了沿河的养殖企业,消除了污染隐患。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国有林场改革以后,井冈山大井林场48岁的职工蓝少平加入当地的农家乐协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营起农家乐。“在协会的带动下,去年家里靠接待游客挣了1万多块钱。”蓝少平说。


  曾以平告诉半月谈记者,停止或大幅减少采伐后,各林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农家乐、承包竹林,让很多职工重新实现就业,并增加了收入。


  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认为,绿色崛起,不能踩着垃圾污水致富,也不能守着青山绿水受穷。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换一种思维抓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旅游是井冈山的主导产业,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当地GDP总量的一半以上。推进绿色崛起,井冈山不满足于“卖门票”“卖特产”等初级旅游形态,而是通过实施“旅游+”计划,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型经济,增加旅游卖点,实现业态升级。


  “王珍贤:帮扶发展农家乐,安排家庭成员参与红军布鞋制作,目前家庭收入已增加8000元以上……”半月谈记者在拿山乡渥田村了解到,当地依托红色旅游和培训,引导贫困户与一家公司合作制作红军鞋,目前已吸纳了全乡4个村约36户贫困户就业,贫困户每人每月收入可达1500元。


  工业一直是井冈山的短板。在一个个高投资但也可能带来高污染的项目面前,井冈山从未降低门槛,始终坚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工业产业。


  今年初,一个省级产业园正式获批落户井冈山,发展重点主要为电子信息、旅游产品、创意陶瓷等产业。根据规定,这个产业园将实行省级开发区政策,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绝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井冈山经济总量的扩张。


  不久前,井冈山首个生态经济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刘洪说,这将有效破解当地智力资源贫乏难题,极大提高产学研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推动井冈山的品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井冈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环境因绿而美,村庄因绿而荣


  今年62岁的谢凤贞是茅坪乡茅坪村村民,去年她家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进行了厕所改造。“现在,我们家不仅房子更好看了,用了几十年的旱厕也一并改掉了。”谢凤贞一边说着,一边高兴地领大家看家里今年刚用上的水冲厕所。


  长期以来,农村厕所“标配”就是挖个坑或将粪缸埋入地下,上面搭两块木板。茅坪乡乡长曾昭君介绍,旱厕粪池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容易滋生蚊虫,如不及时清理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壤。


  绿色崛起,不仅要绿在自然生态,还要美在城乡环境上。在推进绿色崛起中,井冈山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村点按照拆除违建、改厕、改水、改路、营造休闲场所依次进行整治建设,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谢凤贞说,改成水冲厕所后,粪便被集中处理,家里的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再加上房屋整体按照客家风格进行过危旧房改造,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外,围绕城乡环境改善,井冈山还聚焦突出问题抓精细治理,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


  走进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眼前展现的是一副村容干净整洁、村庄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地上没有横流污水,没有遍地果皮纸屑,也没有乱堆柴火粪土……


  过去,坝上村并非眼前的景象。坝上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洪说,早年,村里河道两旁生活垃圾成堆,一到下雨天,污水到处流,散发出一阵阵恶臭。 去年7月,坝上村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河道整治,让潺潺小溪重归清澈。


  行走在坝上村,一个垃圾银行商品兑换站引起半月谈记者的注意。49岁的李玉华是坝上村的保洁员,负责全村4个组及2.5公里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垃圾银行成立后,原先他每天要花5个小时干完的活儿,现在只需3小时。


  “塑料瓶每个积5分、旧电池每个积3分,兑换食用盐需积100分、兑换牙刷需积150分……”指着门口张贴的兑换细则,李玉华说,垃圾银行成立一个多月,他就收了3000多个矿泉水瓶。“大家积极性很高,村里环境整洁多了!”


  奇!塞罕坝的森林为什么“越砍越好”?


  1962年以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三代创业者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高寒荒漠中,用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躯,在渺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在漫漫治沙止漠征程中,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范例。


  半月谈记者在塞罕坝调研了解到,建场以来,塞罕坝人一直秉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和“造林固本、经营培元”“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像拉扯孩子一样抚育树木,尽心尽力“管好树”,实现了“越砍越好”的良性循环。


  “只造不管等于零”


  在塞罕坝林区走访,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个奇特现象--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因“一条树枝都不能动”,树木枝杈横生,树干细弱;而保护区外经过抚育的森林,树木粗壮挺拔,林下乔、灌、草错落有致。一路之隔,两番景象。


  “造林是技术,管护是艺术,只造不管等于零。”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张向忠说,种树要比种庄稼还用心,不仅得浇水、除草、施肥,还要辅以修枝、抚育、间伐等科学管护措施,树木才能长得快,长得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动画片《熊出没》里,光头强每砍一棵树,熊大熊二就把他追得无处可逃,这种保护森林的方式是片面的。“树不是不能砍,只是要科学地去砍。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砍越多,越砍越好,这才是科学育林的道理。”


  自建场以来,塞罕坝就一边抓造林,一边抓营林。特别是自1983年全面转入森林经营阶段以来,林场摸索出一套科学抚育管护的模式,实现了“越砍越好”的良性循环。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副科长王立军介绍,缺乏经营抚育的林子连草都不长,施加少量人工干预的林地生态良好,森林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形成了乔、灌、草、地衣苔藓相结合的立体森林资源结构。


  统计数据显示,塞罕坝抚育森林累计260多万亩次,相当于把全场林木抚育了2遍还多。目前林场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科长李永东说,近年来塞罕坝林木年蓄积量超过53万立方米,实际采伐量仅13万多立方米,采伐量远低于生长量,而且多是抚育间伐,“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匀”,这样才能实现越砍越好,永续利用。


  防火,守护森林生命线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大多为人工针叶林,集中连片分布,林下路边蒿草茂密,加之气候干燥,属于高火险区,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人人都是防火员”的塞罕坝,55年来从未发生森林火灾。


  “干我们这一行的,最怕晚上来电话。夜间一有紧急情况,我们5分钟内就得上车,经常抱着衣服往车上跑。”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防火办副主任孙文国说,“防火,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了红外雷达探火系统、雷电预警系统和人工瞭望相结合的全方位防火系统。红外雷达系统采集到热点后,会调动最近的摄像机查看是否发生火灾。如果确认为火灾,智能监控系统会在一分钟内触发报警信号。


  “不管系统多么先进,人的责任心都是无法替代的。”孙文国说,虽然红外雷达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火灾隐患,但有时候也会发生误判,比如把雾误认为烟,这时候,望火楼瞭望员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在塞罕坝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里,挺立着9座望火楼,住着9对夫妻瞭望员,他们肩负着整个林场112万亩林地的火情监测任务。


  瞭望、记日记、报告是瞭望员们每天重复的工作,一个记录本、几架望远镜、两部固定电话、几支签字笔是他们全部的工作用具。瞭望员全天24小时定点报告情况,还要不断瞭望,防控火情。


  现年46岁的刘军、齐淑艳夫妇是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的防火瞭望员。“天天都在望火楼待着,白天每15分钟报一次火情,晚上两人要轮流值班瞭望火情。”刘军说。


  刘军一家三代都在塞罕坝工作。“父亲是林场第一代建设者,我小时候他也是林场的瞭望员。”刘军说,“我儿子现在是塞罕坝下属的阴河林场一名扑火队员。”


  防虫,警惕“无烟的火灾”


  “我们得‘起得比鸟早,睡得比鸟晚’,才能守护好这片绿。”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国志锋说,今年5月底,塞罕坝发生大面积的落叶松尺蛾虫害,千层板、北曼甸、阴河三个林场发生面积4万多亩,一棵树最多有上万头尺蛾。


  为了守住绿色,国志锋率队开展了灭虫行动。由于风速低于1.5米/秒的时候喷药防治虫害效果最好,所以,趁凌晨2时风速小的时候,国志锋就起床组织工人装防治机械、药剂,3时许到防治地块,这时天色仍一片漆黑,他们打着手电加油、加药。到4时左右,20个身背喷雾器的工人一字排开,开始防治。


  “一台机器能打1000米,一个技术员一天下来要走十几公里。早上干到9点,起风之后就停止喷药,工作人员休息吃饭,技术员检修设备。”国志锋说,到14时左右他们要重复凌晨的工作,每天防治结束回到家都是22时以后,一天休息不到5个小时。


  跟虫子打了10多年交道的国志锋,说起防治虫害的办法头头是道。“每年危害林场的害虫有十几种,防治时间很重要。防治早了,有的虫卵还没孵化,会造成二次危害;防治晚了,虽然将虫子控制住了,损失已经造成。”国志锋说,“坝上有昆虫1000多种,我能认识几百种。遛弯时看到树的颜色不对,就得去看看,直到弄清楚啥原因为止。”


  据了解,2000年以来,塞罕坝每年防治病虫害14.6万亩,按照每亩0.5立方米蓄积量计算的话,相当于保护了7万立方米蓄积量,挽救了一次火灾的损失。


  “虽然多数人看不到我们的工作,但满树的绿色就是我们的骄傲。”国志锋说,这就是务林人对森林的热爱。


  南宁,不再难宁


  做发展文章,成为名副其实的“班长”


  民间曾把广西各地级市比喻为班级中一群学生干部,南宁虽贵为“班长”,“副班长”柳州、“文艺委员”桂林等“班干部”却不服气。由于战争威胁等因素,南宁建设长期乏力;中部的柳州是基础雄厚的工业重镇;北部的桂林早有“山水甲天下”之名;南部的北海是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机动车挂桂A牌照的首府,却一度望不见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即使“班长”的名头渐渐名副其实,南宁仍觉压力不减。毕竟,放眼全国省会城市,南宁前面的高手太多。后发地区如何保持赶超势头?南宁认准了创新驱动之路。


  通过高位嫁接,南宁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弯道超车”。2015年,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落户南宁,这一基地把中关村强大的品牌优势、科技资源、运营服务模式和南宁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相结合,搭建起协同创新的国际化平台。


  以色列代工的农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走向东盟的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挂牌运营仅8个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就吸引了4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和孵化创新团队入驻,形成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个产业微集群,以此为核心的南宁高新区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大推力火箭、高铁、飞机、豪华汽车……走进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一长串客户名单彰显着公司的高端材料生产能力。这家曾以门窗等普通建筑型材出名的传统制造企业,5年内跃升至产业链顶端,硬是在产能过剩、经营困难的行业内开辟出新蓝海。


  “转型靠什么?研发主导、人才主导。”南南铝董事长郑玉林的回答简洁而坚定。公司坚持“先研发、后建设”的发展思路,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千亿元产业铝产品加工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相继落成。


  有良好的创新机制、环境和氛围,对人才就有了吸引力。近年来,南宁市来自北上广的高科技人才逐步增多,不少广西籍人才争相回流。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负责人王朝闻笑称自己从当年的“北漂”变成了“南漂”,“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二时间在南宁”。


  做开放文章,搭上经济一体化快车


  面向东盟的地理区位是南宁最大的发展优势。南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为南宁搭建的一系列对外开放大平台。


  近年来,南宁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东盟国家航线全覆盖、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发布、南宁综合保税区顺利封关运营、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加快推进……


  2003年,南宁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东博会”)永久举办地,这是南宁开放发展史上的重大标志性事件。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东博会,是中国-东盟重要而全面的合作平台。南宁对外发展大计随着东博会的声誉日隆乘势而起,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南宁渠道”。


  今年9月举办的第14届东博会,主题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国家的哈萨克斯坦首次出任特邀合作伙伴。“一带”与“一路”,在南宁相遇--这是近年来南宁把开放文章越做越大的最好注脚。


  “一带一路”倡议给南宁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家赋予广西“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地位,南宁正努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引领北部湾、面向东盟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做生态文章,绿水青山成靓丽名片


  “很多城市都无法拥有这么大的公园,祝贺这座城市,南宁人很幸福!”2005年,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贝琼卡参访南宁时发出这样的赞叹。2年之后,南宁荣膺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


  “半城绿树半城楼”的“中国绿城”,是一张令南宁人自豪的生态名片。但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南宁的生态品牌也曾受到挑战。


  3000多个建筑工地集中开工,近4000辆渣土车来回穿梭……三四年前,“绿城”是一座灰头土脸的城市。


  为此,南宁掀起了一场捍卫“南宁蓝”的攻坚战,集中力量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动,24小时值守,落实全程监控……经过持续努力,从2013年到2016年,南宁空气优良率提升了20%。今年3月至7月,南宁市连续5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南宁蓝”在市民朋友圈中不再新鲜。


  黑臭水体多、整治后易反弹是很多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2015年,南宁市引入PPP模式启动那考河治理,提出了“全流域治理”的创新理念。


  “6公里多的河道,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仅仅1年多之后,那考河不仅水质指标满足地表Ⅳ类水标准,河道行洪满足50年一遇要求,还通过海绵体建设和景观营造,让多年的臭水沟变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备受市民欢迎。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南宁因地制宜进行功能分区,打造了多个区域综合海绵体,内涝积水、河湖水质等问题逐步改善,城市自然生态得到修复,一个更会“呼吸”的绿城正在形成。


  做改革文章,为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今年6月30日,全国首个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在南宁正式上线。首期建设以“三个一”(一套公共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一张财政地图、一份资产负债报告)为主要内容,还包括融资交易、产权信息等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资产从评估、确认到最终交易,所有信息都公开透明。”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评价说,更多的机构可以参与资产交易过程,通过竞价方式让国有资产交易定价更为合理。


  该平台凭借智能化管控和监测,既让政府资产实现“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还为“不能腐”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带来的不仅有透明,还有高效。继2015年成立广西首个行政审批局之后,南宁不断探索行政审批机制创新,集中办理全市行政审批事项,提高窗口部门的审批效率;通过“零跑腿”“容缺后补”“微信预约”“并联审批”等举措,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


  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将规划、城建、工商等11个部门的80多项非主审要件事项共200多项材料纳入“容缺后补”缺项受理,群众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了10个工作日;广西还率先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预约、现场领证”的一站式服务。


  做法治文章,营造文明有序之都


  南宁市以法治建设助推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的形成,2012年以来持续推进的“礼让斑马线”活动最为人称道。


  “‘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南宁街头最美风景线。”南宁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少辉表示,礼让给南宁交通秩序带来了明显变化,市民对公交、出租车行业投诉量与公交、出租车行车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


  80%以上的礼让率、95%以上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都会礼让--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各种文明礼让行动中,“礼让斑马线”正逐步向“五个礼让”延伸,即斑马线前讲礼让、行车会车讲礼让、有序排队讲礼让、乘坐公交讲礼让、乘坐电梯讲礼让。


  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社会转型期,不少城市平安建设压力增大,警力配比不足问题尤其突出。“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警务’,是我们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抓手。”南宁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唐斌说。


  近年来,南宁公安部门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与阿里巴巴、腾讯、中科院等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天网、地网、物联网”三网并举,社会管理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铺开,构建起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


  随着这一治安防控体系投入运行,今年上半年,全市“两抢”警情同比下降20.64%,盗窃电动车警情下降21.69%,“黄赌”警情下降12.5%。


  做民生文章,下“绣花”功夫造福百姓


  虽然是首府城市,南宁市仍面临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压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不轻,全市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自治区级贫困城区。为此,南宁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出台涵盖产业发展、企业帮扶、教育支持等多方面的“1+10”系列文件,做实精准扶贫。


  “前些年全家一年只有2000多元收入,现在搞旅游,开船收入1.8万元,加上租船的提成,一年收入2万多元。”上林县澄泰乡62岁的村民韦友忠说。2016年,南宁减贫11万多人,实现104个贫困村、1个贫困城区脱贫摘帽。


  南宁深知,民生文章,不仅有扶贫一篇。百姓关切的城市建设,同样是值得下“绣花”功夫的要紧文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宁市东西主干道民族大道一度是市民怕走的常态拥堵道路,经过整治后,不仅路宽了、行车速度快了,还能赶上“一路绿灯”。这背后是一系列“微调整”:增开右向岔道,增设停车安全岛;对信号灯实施“绿波带”设置,保证车辆只要按照规定速度行驶,一路所经路口都可赶上绿灯。


  很多其他“贴心”的变化也正在悄悄发生:固定位置的公共自行车与流动的共享单车和谐相处,为市民提供多种骑行选择;南湖沿湖步道铺设透水沥青、加盖厕所,休闲散步更加舒适;邕江两岸打造18个公园70多公里绿道,让邕江水“可见可听可戏”……


  “造福百姓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努力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南宁市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先让交钱的,基本都是坑”--网络招聘平台求职乱象调查


  秋招来啦!


  当下正值就业季,除了校招之外,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求职,已成为当下大学生最为常用的求职方式。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招聘平台虚假和误导信息泛滥,求职者频频陷入五花八门的骗局,苦不堪言。


  求职半个月,被误导四五次


  今年毕业于地方二本院校的小平,来北京求职半个月,就遭遇了四五次因不实招聘信息而被误导的经历,小平感觉非常“心塞”。


  小平说,他在某知名招聘网站上批量投递简历后,收到了不少面试机会。这些公司很多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去面试后才发现,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大公司名号,吸引求职者去面试的“冒牌货”,或者是借招聘为名骗取培训费用。


  8月4日,小平来到北京昌平一家名为创意之星的设计公司,参加设计岗位的面试。这家公司声称,应届大学毕业生能拿到5000元每月的起薪。但看到这家公司与招聘信息介绍相去甚远,办公地点也简陋不堪,他果断离开。


  之后,另外一家让他面试的公司则要求他交2万元的培训费用,参加长达8个月的岗前培训,如果没有钱,可以由公司出面帮忙贷款;该公司还承诺培训结束后给他介绍工作,月薪能达到8000元。“工作没找到,先交两万块,这不是坑是什么?”


  小平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速途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有50.14%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其中,高达51.24%的人表示自己或熟人有过在网络招聘平台受骗的经历。


  “一些招聘网上兼职信息是挺多,但可靠性不强。”今年刚毕业于西华大学的小郑说,他在大学期间通过这些网站找兼职时,碰到的多是中介。中介先要两三百元办所谓的“兼职信息卡”,才给介绍工作,一般也没有什么好工作,你如果不去,那两三百元就算是白扔了。


  审核门槛低,虚假信息多


  一些不法者凭借部分互联网招聘平台存在的审核把关不严、招聘方信用体系缺失、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强等漏洞,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误导信息,对此,招聘网站难辞其咎。


  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显示,2016年虚假兼职诈骗的举报维权量约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数量的五分之一,多发生在知名招聘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网络招聘平台为了让KPI(关键绩效指标)数据漂亮,放低了审核门槛。


  在杭州一家猎头公司工作的汪先生说,不少知名招聘网站只要简单注册即可发布招聘信息,很容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更有甚者,一些招聘平台还出现了内部员工迫于业绩考核压力,倒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情况。一则公开的判决案例显示:2016年,一名智联招聘公司员工申某,就利用系统漏洞非法获取用户简历资料,并以每份简历50元的价格向外兜售。


  “平台是它建的,规则是它起草的,发布的招聘信息是它选定的,大数据也是掌握在它手上。”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如果求职者遭受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与不实虚假招聘信息的疏于审核这一过错存在因果关系,平台主体必须依法承担责任。


  “招聘网站得管一管了,不应该随便什么公司上来都可以发招聘信息。”多次网上求职被骗后,小平已对网络求职失去信心。


  消除监管盲区,推进协同共治


  在刘俊海看来,网络招聘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一些平台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丧失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以及应有的商业伦理底线;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的监管存在盲区。


  “广告主管机关是工商部门,招聘涉及劳动部门,招聘过程中有违法犯罪行为又涉及公安部门。”刘俊海认为,应对虚假招聘信息,亟须形成监管合力,建立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信息监管合作机制。


  应聘者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常识,对虚假误导的招聘信息甄别能力不足,也是导致网络招聘骗局多发的重要原因。


  在南京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企业招聘的黄女士提醒求职者:“先让交钱的,基本都是坑,画大饼的也不要去,大饼一般意味着大坑。”


  “只有通过行政监管、平台自律、求职者自我保护、社会各方协同共治,才能彻底把虚假误导的招聘信息扫入垃圾堆,才能提高求职者的获得感,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刘俊海说。


  一片冰心在杏坛--追忆刘冰的兰大岁月


  2017年7月30日,一位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前来为老人送行的人们,向他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遗像中的老人平静地望向远方,目光坚毅而不屈不挠,如同悼词中他那令人起敬的一生。


  这位老人就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刘冰,他的96年人生历程曲折而灿烂。“文革”期间,刘冰坚决与“四人帮”在教育界的倒行逆施作斗争,维护了教育事业的尊严;“文革”过后,刘冰到兰州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校长,把他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培育了大批人才。


  刘冰的思想与风骨得到后人广泛称颂,被誉为当代教育家的典范。在刘冰逝世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忆其兰大岁月,以表缅怀。


  扎根基层的实干家


  刘冰1921年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8月起历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打击迫害。1978年至1983年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79年起相继在甘肃省与全国人大担任领导工作。


  1978年的兰大,经过“文革”十年浩劫的破坏,元气大伤,百废待兴。校园破旧不堪,一片衰败,黄土裸露,垃圾遍地。基础设施更是一团糟,教师房子不够住,学生教室不够用,图书馆灯光暗、座位少,教职工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


  走马上任的刘冰先不抓教学和科研,扑下身子谋划校园建设。


  “办好一所学校,学生、教工的吃住是最基本条件。后勤工作抓好了,老师才能安心讲课,其他的问题自然也就容易解决了。”这是刘冰当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几乎每天,兰大师生都能见到一个面色沉静,步履稳健的清瘦身影,穿着略显发白的中山装,往来于学生食堂、宿舍、教学楼、实验室乃至操场……


  刘冰买了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两种饭票。根据在两处食堂的就餐体验及与师生的交流,他找到了食堂的问题,并调派有能力、善管理的干部提高饭菜质量,改善学生就餐环境。


  学生数量激增,教室紧张怎么办?兰州大学原校长胡之德回忆,刘冰命原本在旧文科楼办公的校部机关搬到校园东北角的几排旧平房内,把设施相对好一些的旧文科楼全部恢复为教学用房。


  “学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却在最破烂的房子里。他带的这个头给教职工树立了一个榜样,共产党员就是要克服困难,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胡之德说。


  刘冰逝世后,有校友撰文追忆:“记得当年刘校长到任后,食堂伙食突然变好了,从缺米少肉到丰富多彩;新的学生宿舍突然建成了;校园安全突然有了保障……这一切都发生得那样自然,我们享受得也似乎理所当然。30多年后,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切来得是那样不易,当时哪里体会得出刘校长和兰大领导班子所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雷厉风行的改革家


  经受过战争岁月考验的刘冰深知,外部情况越是纷繁复杂,改革越是要快刀斩乱麻。


  兰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克非回忆,学校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后,组建领导班子便是校务的重中之重。当时学校处于发展关键期,要么一跃而起,要么一蹶不振。不少人给刘冰打小报告,反映哪个干部好,哪个干部不好。刘冰谁的意见也不理会,他明确表示,要公开推选,投票说了算。


  刘冰决定以广泛征求意见、民主推荐投票的办法来推选学校领导班子候选人,全校机关系所科室以上干部和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党员、团支部和工会组织主要成员参加,推荐人选以得票多少为序。这项工作由他直接主持。


  “刘校长以超前的政治眼光和开全国先河的胆识,为兰大配备了‘文革’后首届校领导班子。”张克非认为,这届班子领导兰大走出了历史低谷,将积淀深厚的兰大引上了更高的发展台阶。


  刘冰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教师人数减少,队伍老化,师生比明显下降。他强调,必须切实扩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为此,学校采取了许多不拘一格的措施,比如将在专业领域学有所长、贡献突出的教师由讲师破格提拔为教授,使他们能够申请更多的经费,更踏实地投入科研和教学。


  “当时毕业生按计划分配,但为了留住人才,刘校长去省里做了一番工作,给兰大留下了一批好苗子。”张克非说,不仅如此,刘冰还采取灵活方式,安排一些得到平反的老教师“归队”,重新踏上教学科研岗位。


  胡之德认为,刘冰倡导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建设模式在当时发挥了关键作用,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勇于创新的教育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刘冰主政期间,兰大抓住了新兴应用型专业的发展机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法学、管理、新闻与传播等专业应运而生,开始形成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他多次强调要加大投入促进兰大应用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张克非说。


  与时俱进,放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和做法,是刘冰教育理念的又一大特点。


  1979年,国家开始实施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倡议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该计划在全国设立10多个考点,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赴美留学。刘冰敏锐地意识到此事的重要,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和系所,要求认真组织,集中培训,积极参加。没想到,他的建议引起哗然,有教职工认为,兰大无法与清华、北大等高校竞争。


  刘冰不为所动。


  “他认为不能妄自菲薄,清华、北大花一分力气,我们花三分力气行不行?”张克非说,刘冰的坚持使兰大在此次选拔中脱颖而出,共有9名学生入围,排在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前列,更有学生勇夺全国第一。在后来举办的化学等基础学科中美研究生计划选拔考试中,兰大学子的成绩也名列前茅。这些成绩见证了兰大本科教育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


  张克非和刘冰之子刘夏阳都表示,无论在清华还是兰大,刘冰近30年的高校领导生涯始终按照教育规律办大学,把高校的领导工作,当作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事业,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中,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依靠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刘冰虽然仅在兰大工作了短短5年,但这5年间兰大面貌一新,风气一变,事业一振。这5年,也是教育家刘冰人生中令人仰止的华彩乐章。


  不说再见,刘冰没有走!他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还流传在兰大;他敢想敢干,雷厉风行的改革精神还延续在兰大;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已融入于兰大。


  国货自信,悄然生长


  洋火、洋面、洋伞……早在上个世纪初,洋货就是高端的代名词,国货给人的印象就是低劣。但如今,人们的这一印象正在改观,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货才是“首选”和“优选”,国人的国货自信正在悄然生长。


  国货开始逆袭


  8月初,一个短视频引爆国人自豪感,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一外国人提着一个装满手机的袋子,对着记者的话筒说:“里面是小米手机。在我们国家,人们经常购买小米手机。我帮他们代购。”


  网友“天然萌”在评论中感慨:“10年前,大家都在谈诺基亚、摩托罗拉,现在朋友们都在用小米、华为。”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印证了“天然萌”的感受: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16亿部,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0.5%。国内手机销量排行榜上,前三名都是国产品牌;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6个是国产品牌。


  事实上,在不少高科技领域,中国品牌都大放异彩。如大疆无人机,已经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又如中国高铁,截至2016年底累计投入运行的动车组高速列车达到2595组,超过全球总量的60%,通车高铁里程长达2万多公里。


  在传统的居家消费品领域,国产品牌的集体发力也重新刷新国人认知。


  “我们的智能马桶产品一度脱销。”九牧厨卫品牌经理洪智明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九牧厨卫公司的营业额增幅达到30%,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大部分国际品牌。


  近些年来,格力、小米、美的推出的电饭煲新产品,也开始叫板日本同行,其中美的集团2009年就成为全球电饭煲产销量冠军。


  在整个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广汽传祺产品实现了逆势增长。“我们的整体市场缺货量一直维持在2万辆以上。”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介绍,广汽传祺首款产品销量5年来增长了近10倍,单车售价达到甚至超越部分合资品牌。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自主品牌正在逐渐发力,一点一点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一些细分领域甚至超过了国际品牌。2017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93.95万辆,同比增长4.33%;国产品牌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0%,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4个百分点。


  “进口党”变身“国货粉”


  长期以来,“中国造”凭借低廉的价格横扫全球,同时也常常被打上“劣质”和“山寨”的标签。但如今,国货崛起的关键词已变成了“信任”。


  正是因为信任,今年初,厦门市民房进义买了一款国产的智能马桶盖。他说:“曾经一直觉得进口质量好。但这一次我对比了一下,发现这款国产的马桶盖质量不比进口的差,价格却便宜了一半多。”


  近年来,国货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让诸多像房进义一样的“进口党”在慢慢改变消费理念。其中不少人在有过美好的用户体验之后,慢慢变成了“国货粉”。


  细数家里有哪些“国货”时,重庆市民王海艺自己也吃了一惊,她买了锤子手机、格力空调、海尔冰箱和洗衣机、联想电脑……她说:“我买国货,就是觉得质量好,用起来舒服。”


  随着时间的积累,国产品牌的口碑效应开始显现。在北京一所大学内任职的教师颜贤斌是一个十分在意生活品质的人,在买车之前,他曾一度担心国产车的质量不稳定,容易出小毛病,但在仔细研究过用户评价之后,他打消了这个疑虑。“我看中的哈弗汽车,这么多年了,在SUV中销量第一,评价也都很好。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吧。”


  在一则“‘歪果仁’觉得中国哪里最厉害”的新闻节目中,十几位外国人列举了支付宝、微信、地铁等令他们感到印象深刻的产品。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颜贤斌说:“国际上都这么认可我们的品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一些呢?”


  国货自信需要实力支撑


  自信的背后是实力的支撑。


  专家认为,国产品牌赢得消费者信赖,依靠的是实力,而非盲目的民族保护主义;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并非“迷之自信”,而是“中国造”的质量进入历史新阶段的客观反映。


  近年来,随着各项鼓励技术研发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转型。


  一些老字号品牌也在通过技术创新寻求复苏。红白双色的回力鞋曾经是几代人的经典回忆,如今,回力鞋把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新的突破口,在部分鞋子内安装定位芯片,可以防止孩子老人走丢,年销售额节节上升。在欧美地区,原本售价2欧元的回力鞋销售价格已经达到50欧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说,过去自主品牌汽车和进口品牌差距主要是不掌握核心技术、产品靠抄袭模仿等。近年来,很多企业注重生产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汽车造型有明显进步,成为赢得国内消费者的关键。


  另外,一些国产品牌充分认识到自身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并针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国际合作,补齐短板。比如,针对国内马桶功能和外观设计较弱的特点,九牧厨卫在2011年开始和IBM合作,以改善自己的管理系统,并与凤凰设计等机构合作,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立信任难,毁掉信任却很容易。专家建议,“中国造”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质量的稳定。在此过程中,国家要健全各类产业的技术标准和各种产品标准体系,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的法规体系,打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更加注重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


  国人正对国货放弃成见,国人消费自信已逐步建立,国货认可度正在不断提高,购买国货渐成消费风尚。在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靳涛看来,国货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到农村创业去--近观浙江农创大潮


  城镇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一度显现空心化景象。物换星移,如今的城乡又悄然出现新变局。在浙江,资源和人口开始回流农村,农创大潮正在重塑“三农”格局。


  美丽经济百花齐放


  地处台州市天台县绵延的深山老林,后岸村是长三角地区小有名气的农村休闲旅游胜地,游客一茬接一茬。从上海、江苏甚至更远地方驶来的旅游大巴车满载游人,在群山叠翠之间惬意穿行。


  “之前在城里仪表厂打工,一个月挣两三千元。现在回农村开农家乐,一年能挣20多万元。”村民陈勇说,现在的后岸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


  德清县莫干山脚下,“民宿经济”颇为火爆,当地人开的农家乐、外国人开的“洋家乐”共生共荣、相映成趣。上海来的冯阿姨每周末都会叫上几个姐妹,自驾到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农村旅游,“这已经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凭借自然环境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保护性开发,在浙江农村,近年来旅游、休闲、养生等美丽经济百花齐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在农村展开生动实践。


  农业效益远超从前


  跳出农门15年后,沈杰已经是国内物联网领域的前沿专家。2016年他返回故乡--长三角渔业重镇湖州市菱湖镇,做了一名“博士渔夫”,立志用物联网重塑传统渔业生态。


  “养鱼很辛苦,但利润不高,消费者想吃好鱼却又吃不到。”在沈杰看来,传统渔业已跟不上时代,湖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养殖都面临转型升级。对准传统渔业痛点,沈杰尝试从养殖、销售、融资等环节重构渔业生态。


  水下探头、传感器、手机软件……有了这些小设备,渔民们用手机就能随时监控鱼塘含氧量,遥控开启增氧设备,再也不用整夜巡塘、一宿无眠。物联网新技术,颠覆了传统渔民积累了数十年的“养鱼经”。


  从上海一家金融担保机构小职员做到总经理的陈小东,2013年也选择辞职,回到老家嘉兴海盐县做农民。陈小东多番求教浙江大学、浙江农科院专家,摸索出“泥鳅鱼虾+南湖菱+水稻+杜瓜”的稻田立体生态种植养殖模式,亩产值超过1.7万元,净利润将近1万元。


  德清县农业局局长吴胜说,如今农业发展理念不断升级、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混养、套种、阳台农业、微农业等精耕细作的新生产方式不断涌现,农业效益远超从前。


  新农民引领新农业


  和多数年轻人一样,费明锋也想去城市闯一闯。他先是“北漂”了5年,后又到湖州市区做小生意,摆地摊,开服装店,开小吃店……几经辗转,费明锋重新审视农村的创业资源:20年前卖湖羊就能挣钱,现在市场这么大,能不能重操旧业,自己养、自己卖?


  2010年,费明锋流转了480亩地,投资300多万元创办了一个家庭农场养湖羊。依靠“夫妻俩+父母+老丈人+小舅子”的六人班底,创办了锋盛家庭农场。如今,锋盛家庭农场的湖羊常年存栏3500头,年产值500多万元,利润率超过40%。


  除了经济效益,费明锋还从门外汉变成了湖羊专家,走出了“种植为养殖服务,绿色生态自循环”的养殖新路,并扩大到周边种粮农户,催生了“羊粪换秸秆”“秸秆换种子”市场,秸秆再也不会一烧了之。


  近年来,浙江各地涌现一批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农民,他们在城市闯荡后选择回归乡野,掀起火热的农创大潮。“这些人成为杭嘉湖平原农业的新领头人,浙江农业大有希望。”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唐冬寿说。


  这个镇做了什么,百姓幸福感大增--广州新塘镇新农村建设观察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的新塘镇曾是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出口集聚地,服装制造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新塘镇开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百姓的幸福生活为着力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治安管理,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使全镇上下重现活力,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还美于心,创建镇村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新塘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所有新塘居民的愿望。”新塘镇党委书记李永强说,近年来,新塘镇坚持“要发展先抓环境”的理念,综合治理乡村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提升。


  半月谈记者走在新塘镇的乡村路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一阵微风吹来,带着农田里淡淡的泥土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这里已看不到过去工业污染严重的影子。


  新塘镇瓜岭村是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华侨村,村里随处可见清代公祠、古旧民居,以及保留完好的碉楼和巷道。瓜洲河以东的百年荔枝林更是独具特色,春天荔枝树开花,洁白一片,满河飘香。就是这样美丽的村子,在几年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瓜岭村党支部书记黄锐升说,以前祖辈留下的古建筑和景观缺乏科学管理,近年来在镇政府的系统整治下,历史建筑风貌得到更好的保存,还规划出40余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瓜岭村中有两个非常干净整洁的公共卫生间。瓜岭村村民说,以前村里也有公共厕所,但比较简陋,经过时会闻到味道,很影响村里的整体环境。现在,改造后的卫生间干净明亮,环境更加清新。


  在瓜岭村还设有一个垃圾中转站。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村里扔垃圾缺乏系统管理,较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有味道,处理垃圾也是靠村里自己的垃圾填埋场。现在每天都会有车来清理垃圾,由镇里统一处理。半月谈记者在走访几个村子后发现,垃圾的系统处理在新塘镇已十分普遍。


  李永强说,近些年新塘镇改善升级了城中村配套保洁设施,投入1200多万元升级辖区大型公园和公共绿地,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乡村变得越来越美,村里的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今年5月,瓜岭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口开起了农家乐。“虽然经营刚起步,但村里的环境建设让我对农家乐的未来很有信心。”这位老板对半月谈记者说,去他店里吃饭的顾客,还可以免费租脚踏车在村里新修建的绿道中骑行,感受淳朴民风,体验大自然的乐趣。


  迎外为家,营造外来人口归属感


  新塘镇也有“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去年,新塘镇一支由村民组成的群防志愿队,成功协助增城警方捣毁一处出租屋内的贩毒窝点,抓获贩毒人员4名,缴获疑似毒品1.7公斤。


  新塘镇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比例严重。为了让外来人口体会到家的感觉,自2014年7月以来,新塘镇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和居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工作。3年来,新塘镇群防群治力量共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400多宗。全镇案件类警情连续3年不断下降,群众对治安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半月谈记者在塘美村看到,每个出租屋门口都安装了摄像头。村里还定期向各出租屋业主普及法律法规,要求他们了解自己租客的情况,以确保出租屋内绝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据了解,新塘镇将出租屋管理和禁毒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向出租屋业主发出“常回出租屋看看”的倡议。


  除了治安做得到位,新塘镇还积极推进落实增城区来穗人员融合行动:为50名外来人员子女举办“与爱同行”心理健康交流讲座;打造来穗人员“创业港湾”,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亲子游……


  塘美村会向本地村民进行与外来人员和谐共处的思想教育。塘美村支书刘沃康说,外来人员工作生活不易,希望大家能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4年了,很喜欢这里。”在塘美村一家服装加工厂打工的湖南小伙陈志光说,本地人很好相处,治安也好,住在这里特别踏实,有安全感、归属感。


  还权于民,促进当地民风和谐


  “我们做事必须承上启下,除了上级要求做的,还必须时刻为村民考虑。百姓想做什么,我们就要踏踏实实为他们去做什么。”刘沃康说,想要治理好整个村,领导班子一定要有为百姓服务的理念,让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感。


  在塘美村委会,有一个可容纳200人的民主议事厅,村里但凡和村民利益相关的议案结果,都是村干部与村民或村民代表在这里商讨产生的。


  刘沃康介绍,近期有外企在塘美村开发项目,需要租用村集体留用地,因为和村民的切身利益相关,要不要租、如何租、租多少钱等问题,村里都要听取村民的意见。若商议过程中,村民对企业提出的租金有异议,村里就会开村民大会讨论,采用集中度高、大家相对满意的意见。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新塘镇全镇46个村(社区)已于去年底全面完成了民主议事厅建设。今年新塘镇继续加强议事厅管理,每个月对议事厅运作情况进行监督统计,建立“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村级基层组织管理机制。


  一位塘美村村民欣慰地说:“民主议事给了老百姓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我们的手里有了‘实权’。”刘沃康告诉记者,近几年,百姓和村干部的交流多了,干群间的误解减少了,整个村的民风有了很大改变。


  新塘镇百姓当家做主还体现在村级干部选举上。镇政府时不时会派人到各村走访,与村民沟通,掌握村干部的工作状况,并发掘当地有能力、有威望的人,重点引导和培养其成为新一届的村领导班子成员。


  李永强说,该做法实施以来,村干部的个人素质、村支部的战斗力相比以前更强,领导班子对村民的服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青山绿水入“划”图--国土规划编制的广西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广西规划》)今年7月26日在南宁正式通过专家评审。《广西规划》作为全国省级国土规划的首个成果,包括顶层设计、10个前期专题研究、规划文本、编制说明和图集,以及“1+N”模式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在近期于南宁召开的全国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上,该成果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为其他地方省级国土规划编制提供了示范。


  先行先试,思路明确


  2017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涉及国土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均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


  为推进《纲要》提出的关键指标、重大任务细化落实,国土资源部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各地积极行动,广西在总结此前全国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等规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启动这一工作。


  基于全区国土空间开发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系统评估,广西明确了规划编制的工作重点: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方面开发和保护格局,对三类空间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提出调控措施;针对不同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并为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老少边贫地区协同发展等重大任务设计区域协同工作机制。


  因地制宜,亮点突出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西规划》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始终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规划的基本约束,坚持国土开发与承载力相匹配的原则。在规划编制工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放在首位,力争把广西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总工程师阳柳凤表示,《广西规划》在成果内容上力求充分体现区域特点,提出沿海、沿江和沿边“三区统筹”的国土空间战略格局,引导各区域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和协调发展的模式。


  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贫困面广量大,《广西规划》提出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国土开发强度、提高二、三产业发展空间比例的目标和要求。此外,优化保障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用地需求,倾斜重大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安排,助力贫困地区发展。


  建设平台,信息共享


  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加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2007年至2016年,广西累计投入4.2亿多元,初步建成了核心数据库结合多功能应用的“1+N”模式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阳柳凤告诉半月谈记者,广西国土资源厅已于2011年建成较为完善的“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现已建成14个市、75个县三级专线联网的广西国土资源广域网络,实现了对国土资源“批、征、供、用、补、查”等方面的有效监管。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龙在最近于南宁召开的全国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广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成果可总结为“海量数据、规范归类、功能强大、成果共享”,为全国提供了良好示范。


  永嘉:“整村置换”复活古韵乡愁


  村民在“新村”惬意栖居,文化和乡愁在“旧村”古韵流芳。浙江永嘉县岩坦镇探索“建设新村、复活旧村”的“换村”模式:古村村民置换到“唐宋风”的新区安置,古村原址进行保护与利用,再将部分村民回迁,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围城


  千年古村,俯仰之间,皆是时间的足迹。苍天的古树,肃穆的祠堂、缓流的溪水,岁月在此放慢了脚步。


  始建于唐代的屿北古村,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等称号。全村至今保留着45座较完整的四合院古式建筑,其中11座为省级文保单位,是浙江省古村落整体景观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


  然而,似乎是古村落的“通病”:一方面地理位置偏僻,“养在深闺无人识”制约了古村文化的传扬;另一方面,严格的古村落保护方案,一砖一瓦都不能轻易挪动,限制了村民日常的居住条件改善,“围城”之中,不少村民并不乐意。


  村干部说,屿北被列为浙江文保单位后,房屋审批已暂停十余年。部分老屋出现坍塌,村民改善住房的愿望非常强烈。“古村”与“现代”之间,似乎总有一层打不通的隔阂。


  破题


  为改变这一困局,永嘉县政府2013年与上海世贸控股集团达成屿北古村项目整体开发协议,尝试古村居民整体置换到新区再进行保护开发的模式。


  永嘉县委书记姜景峰说,项目以“中国古村落文化创意谷”为核心定位,提出“以新村换旧村”思路,对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的古村整体进行保护与利用,对划定100亩的新区安置房采取统一设计、统一建造、统一分配的方式重新建造一个唐宋风格的景观村落。


  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古村原来居民住上新房,改善居住条件;世贸集团以文化产业植入的方式,对古村进行综合性保护与发展,把部分古民居打造成状元博物馆、匾额博物馆、祖师爷博物馆等,再逐步引入永昆、瓯塑等民俗元素,建设高端文化旅游综合体。


  然而,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要放弃祖屋产权,在新村中置换,并非坦途。


  去年3月,这一模式在经历3年的酝酿后迈出关键一步:永嘉县完成土地用地功能调整,将屿北村中的100亩农保地调整为建设用地。“永嘉一年可用于农村宅基地的建设用地指标仅220多亩,县里就给了屿北100亩,可见探索‘整村置换’的决心有多大。”岩坦镇一位干部感叹。


  蝶变


  古村新生,大部分村民热烈支持,但是签约过程中,开了不下百次的协调会。“尽管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声音,但是大家都铆着一鼓劲,想要做出成绩。”岩坦镇党委书记徐翔说,用地指标、建房资金、政策制定、规划调整,每一道都是“难关”,闯过去以后,离成功便又近了一步。


  专家指出,“整村置换”一改过去单户单宅自行开发的旧模式,由“一村一公司”对古村落进行整体打包开发,能够在保护中有序开发、在开发中合理保护,有利于村企共赢。


  浙江有上千个古村,目前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古村有逾400个。它们的保护和开发,或许可以从屿北村得到启发。


  一方面,村中新建的安置房,不是简单模仿城市住宅的现代小楼,而是按照极富江南韵味的独幢别墅来设计,不仅造型古朴典雅,还各自带有花园和菜地,能够满足村民的农耕需要。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古村的改造,严格遵守文保单位的要求,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前提下,引入多种业态,对古村进行综合性开发。改造完成后,有意愿的村民可以再迁回这里,或是展示酿酒、织布等村中的传统手工技艺,或是从事其他服务、管理岗位,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古村的活化过程。


  郫都:改革开路,掘金农业


  成都市郫都区是重要的改革“试验田”,仅农业农村方面就承担了16项国家、省、市改革试点任务。通过集成推进农村改革,郫都区农业实现了优质、高效、特色发展。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4元,比成都市平均水平高出3529元。


  用足生态优势


  进入郫都区,满眼青翠欲滴的绿色,麦地、稻田、菜园、苗圃和平缓流动的河水,织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田园风景画。


  郫都区境内8河并流,承担着成都市中心城区80%的供水任务。自2012年起,郫都区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饮用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全部撤离,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和搬迁畜禽养殖项目,全区14个镇街都获得国家生态乡镇命名。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极佳的生态基础。郫都区向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成为成都市重要的生态蔬菜粮油基地、生鲜蔬菜出口加工基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生态休闲空间,花卉苗木、菜粮生产基地、大田景观成为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它突出的生态优势已吸引众多农业创客、龙头企业、高科技公司前来落户。


  汇聚创新要素


  种蔬菜亩产值能达到6万元!创造这一成绩的湖西岛有机农庄有限公司在郫都区流转了600亩土地,用于有机蔬菜种植,通过精细管理和科技创新,确保产品品质一流,每公斤蔬菜价格达60元。


  郫都区是首批国家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农业双创带动生产要素加快向郫都区聚集。


  在美国甲骨文公司工作多年的秦强带领一班年轻创客,利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农业互联平台,城市客户通过手机APP认领地块,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态农产品,并实现实时在线管理。这样,一亩地的收入可达3万元,是普通农户的十倍。


  同时,各种创新创业力量也带动了村企之间、院地之间的广泛合作。以生产韭黄闻名的唐元镇,把专业合作社、企业、专家教授组织起来成立项目组,联合攻克韭黄生产遇到的土壤酸化等难题,研制出了针对白绢病的低毒药剂。如今的唐元韭菜韭黄,出口韩国、加拿大,直供澳门,年产值达2.5亿元。


  激发改革活力


  从2015年开始,郫都区集成推进农村产权、土地、金融领域改革。目前,全区整治了水源保护区内的120个零星地块,完成30宗35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打开了资本下乡的大门,更成为助推产业再造和乡村再造的动力源。来自上海的多利农庄在2016年竞得红光镇白云村四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多利有机小镇”。青杠树村将整治后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融资,用于改善生态和改造环境,并同周边5个村集中连片共建“中国最美乡村聚落”,突出水资源优势,建造国际亲水度假小镇。


  郫都区还是全国59个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之一。通过搭建农民住房流转平台,建立价值评估和抵押物处置、风险防范等配套制度。截至目前,郫都“农房贷”已经发放贷款1.86亿元,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拓展融合新路


  废弃的玉米芯,在成都汇菇源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宗堂眼里却是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宝贝。他的公司背靠郫都区川菜产业园区86家食品加工企业所形成的巨大需求,利用玉米芯做培养基从事金针菇生产,每天消耗玉米芯多达50吨,生产金针菇30余吨,每公斤出厂价在9元上下。


  融合发展也使农家乐再次焕发生机。上世纪80年代诞生在郫都区的农家乐徐家大院,已由基础性的旅游接待,逐步拓展成了集餐饮美食、酒店住宿、商务会议、园艺产业、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度假场所,完成了由单一业态向高端复合经营和融合发展的转变,目前年产值超亿元。


  郫都区的沿河绿道、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花卉基地、幸福美丽新村,共同形成“全域景区”,让人们饱览田园风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发展时期正在到来。


相关热词搜索: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备考指导

上一篇:2017年半月谈(第15期)(精选)
下一篇:2017年半月谈(第17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