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现如今我国的就业形势愈发复杂,不能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这样简单的思维来看待。在人口老龄化、高校扩招、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的就业格局呈现出一个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这将是我国今后长期存在的一个就业问题。
首先是招工难,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第一是民工荒,多年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属于一个无限供给的状态,庞大的人口规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关键性作用,众所周知这一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支撑长三角、珠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逼近和国家对三农的持续关注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而变成有限供给,一方面劳动力减少,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出现回流。这就形成了近几年让东部地区头疼的招工难问题。
如何解决招工难问题?劳动力的绝对值不可能快速增加,所以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必须的,以此摆脱产业发展对大量劳动力的依赖。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另一个招工难问题,那就是高级技工的短缺。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普通的工人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刚刚通过技术的升级换代摆脱了对农民工的依赖,却又面临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具有紧迫性。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其次就是就业难,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据统计,新生劳动力半数是大学生,而青年的失业率又高于整体失业率。这个问题的出现与高校扩招、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轨都有关系。简单说,就是人与岗位不匹配。高校在扩招时,往往盯住的是热门专业,计算机、法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这样的专业在各个类型高校中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是很多高校不仅缺乏科学的培养手段,并且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让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就业技能。同时,扩招的专业往往与管理岗位、服务业岗位密切相关,而我国在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能够向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庞大的就业需求。如此一来,能力与岗位不相匹配,专业与岗位不相匹配的问题就出现了,大学生出现就业难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认识就业问题必须要抓住本质和规律,要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纳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来看。从现如今来看,我们除了要继续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之外,还要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服务,引导人才和社会需求更加匹配。除此之外,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农业,挖掘各个产业的就业潜力更是治本之策。